课间十分钟如何回归该有的模哈哈体育样
哈哈体育近日,“课间十分钟”话题冲上热搜。本该热闹的课间休息,成了静悄悄的“课间圈养”。对此,教育部明确表态: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、十分必要,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、放松身心、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。
变得静悄悄的课间十分钟背后,究竟有哪些原因?如何在课间十分钟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与快乐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近日做了一番探访。
一个铁环、一根铁棍、一条长绳、一个沙包,是“70、80后”难忘的校园美好时光。但现在的孩子,却被“困”在了一间小小的教室里。
教育部也早就关注到了这一现象。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(教育部令第50号)明确,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、游戏、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。在实际工作中,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,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。
不少学校认为,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,容易忽视自身安全,出现磕碰、受伤的情况。有老师告诉记者:“小学生因年纪小,缺乏安全意识,课间疯跑、打闹很容易受伤,我们老师也得不时照看着。”
而家长们的想法也有点“矛盾”:既想让孩子课间多活动活动,又担心孩子在玩闹过程中出现磕碰,甚至受伤。
“课间休息活动10分钟并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,而是依据学生的心理、年龄、身体等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的科学合理的安排。如果因为怕出安全事故而干脆采取‘圈养’的方式,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。”湖南省教科院有关专家表示,学校和家长应该在安全教育上多下功夫,引导他们安全、快乐地玩耍,学校也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。
该专家还建议,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责任体系,普及校方责任险、校园综合险、学生意外事故险等社会保险,合理界定校园安全责任,一旦学生发生安全事故,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和家长的负担,促进家校纠纷得到妥善解决。
“课间十分钟,拖堂两分钟,提前上课两分钟,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。”网友的调侃,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课间十分钟“消失”的另一个原因。
记者在采访时发现,这种现象在中学生身上较普遍。在升学压力下,上节课老师怕落下进度拖堂两分钟,下节课老师怕学生进入状态太慢提前两分钟上课,还有老师布置了“课间作业”,此“无缝衔接”让课间十分钟“消失”了。
“此举并不可取,想让学生获得好成绩,不差这10分钟。”湖南省教科院有关专家表示,首先,长时间的紧张学习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,影响他们健康成长。其次,缺乏课间活动会使学生们的社交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得不到锻炼,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。最后,过度的学习压力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,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打击。
该专家建议,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,不再单一追求学生成绩,而是注重全面发展;要加强对师生的教学指导,提高课堂效率,避免拖堂和占用课间时间;要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,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,而非仅仅关注成绩,配合学校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。
记者走访发现,湖南不少学校通过开发创意新游戏、提供多样的活动空间等形式,让孩子们课间十分钟不仅能放松身心,还能玩得安全放心。
“下课时间到了!老师您辛苦了!”在永州市冷水滩区春江小学,下课铃一响,学生们从教室鱼贯而出,玩拍手游戏、跳绳、跳格子、蹦床……校园里热闹非凡,到处都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身影。“我们课间一般都是自由活动,有各种好玩的游戏。”该校学生唐萱开心地说。
“加油,加油……”在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,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走廊上以小组形式进行踢毽子比赛,五颜六色的毽子在孩子们脚尖上轻舞飞扬,给校园带来无限活力。而五年级的孩子则进行着轻松活泼的心理健康小游戏“贪吃蛇”,他们摸索规律、团结协作、随机应变、巧妙衔接,在一次次喊停和引导中,收获开心和友谊。
“课间十分钟,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光,他们在操场上自由尽情地玩耍,学校实施共享共运动——体育器材开放式管理,让孩子们焕发出无限活力。”株洲市八达小学校长罗敏告诉记者,以前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是放置在体育器材室,只有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才拿出来使用,现在学校在公共区域摆放了篮球、跳绳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各种体育器材,供师生随时、自由使用。
“‘双减’背景下,让课间十分钟发挥最大效能显得尤为重要。”长沙市麓山国际洋湖实验学校校长肖伟认为,课间十分钟是贯彻“德智体美劳”中“体”育的最重要一环,也是更好地促进“智”育发展的手段。
记者采访时也发现,该校的课间游戏还出现了跳房子、打沙包、斗鸡等传统游戏,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,欢声笑语满校园。看着那一张张笑脸,记者觉得,这些愉快的体验将伴随他们的一生,这也是教育的温暖与美好。